新時代公益網天津站(公益記者遠航 通訊員張秀紅)天津靜海區首次發放定位黃手環
99公益日期間,黃手環行動靜海區合作團隊與愛同行志愿服務隊經過前期報名核實后,為符合發放條件的的老人申請并籌備到20塊定位黃手環。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定位黃手環很快到位,黃手環小組的成員們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培訓,沒有專業的老師,隊員們自己研究,觀看操作流程視頻,認真聽講解看文字說明,一步一步地研究,大家集思廣益,相互探討。定位手環是所有防走失手環的升級版,老人家屬可以通過手機APP跟蹤定位老人所住地位置為中心,設置一個安全區,只要老人帶著這個手環走出這個安全區,家人就會通過手機自動報警,第一時間獲悉老人所在位置。通過兩個晚上的集中培訓大家終于有所收獲,為了把定位手環盡快發放到老人手里,大家分成兩組為老人開通與發放定位手環行動開始了,這事看似簡單,可真正做起來難上加難,狀況百出,因為所有流程需要系統認證才能通過,有時系統不配合,隊員們就一次又一次操作,時間長了隊員們怕影響老人休息,就第二天、第三天再去,直到順利通過。與靜海鎮相隔幾十公里的沿莊鎮有兩戶申請定位手環的,由于系統故障,安娜、崔秀娟等志愿者就連著去了兩趟才開通。
家住在獨流鎮劉家營村87歲的閆鏡珠老人,在一次與愛同行志愿服務隊下鄉宣傳黃手環的時候自己申請了一塊定位手環,因為子女們平時上班都比較忙,只有周六日有時間,志愿者尚紅菊、鄭艷艷幾個志愿者和老人家屬聯系好后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到家里為老人開通定位黃手環。看到志愿者們的到來,老人非常高興,大家說明來意后,老人趕緊讓家人給志愿者們倒水讓座,志愿者們準備就緒后開始操作,因為大家是第一次接觸定位手環,雖然之前培訓過,都還不怎么熟練,大家一邊操作一邊研究,怕老人著急有的志愿者主動陪老人聊天,通過談話了解到老人是抗戰英雄,1953年入伍,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老人給大家講述戰爭時期的艱苦歲月,講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先烈們生命和熱血換了的,要大家好好珍惜。志愿者為老人及家屬詳細介紹了定位手環的使用方法和功能,談話之間操作程序到了需要老了配合拍視頻并說出隨機驗證數字,要求用普通話,因為老人年紀大鄉音濃口齒不是很清晰,志愿者們一字一字地教老人發音,直到順利通過!大家才松了一口氣。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有艱辛有困難、有心酸有委屈、有欣慰也有開心、更多的是成功之后的成就感!
靜海區首次開通發放定位黃手環非常成功,酷暑的天氣志愿者們又熱又累,與愛同行十一隊隊長張秀紅感受頗深,“為老人成功佩戴上定位黃手環時我們心里特別欣慰,老人和家屬們都非常滿意”,有的老人拉著志愿者的手說現在這社會太好了,處處為老人著想,一定要好好地活著,感謝志愿者,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