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蚌埠站訊:新時代公益網專訪:蚌埠市龍子湖區李文勝:曾是軍營功臣 戰“疫”再顯本色
原標題:抗疫一線“英雄譜”——曾是軍營功臣 戰“疫”再顯本色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來襲時,他第一時間從微薄工資中拿出1000元捐到紅十字會;疫情嚴峻防護力量緊張時,他主動跑到社區勇敢地加入到志愿者服務隊伍里。他,就是退役軍人、蚌埠市龍子湖區助人為樂的好人——李文勝。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各地頻頻拉響防控警報,作為水陸交通要道的蚌埠市也發生嚴重疫情,面對考驗,曾經在海軍部隊榮立功勛,并在轉業后多次被省公安廳、市公安局榮記二、三等功的李文勝,毫不猶豫地再次沖到戰“疫”的第一線。就像他所服役的海軍部隊里出現過“八.六海戰”戰斗英雄麥賢德、同班戰友中涌現過“三.一四赤瓜礁海戰”海軍勇士張清一樣,李文勝也在國家危難之際交上了一份不忘初心與使命的人生答卷。用他自己的話說,雖然卸下了那身海軍藍,但軍人的本色不能褪,他要用“不怕犧牲”的抗疫信念來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自從加入到志愿者服務隊伍中來,李文勝克服了早年在艦艇服役時落下老寒腿毛病的困擾,把大橋社區作為自己的主戰場,終日奔走在防疫防控一線,從不知疲倦,自春節時起,至今沒有休息過一天。
防控疫情,如同打一場阻擊戰,既需要講究戰略戰術,也需要多兵種密切配合,才能收到阻擊效果。為此,李文勝把嚴防與堅守作為阻擊的重點,并在實戰中化身為多種角色。社區實行封閉管理后,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顯得尤為重要,此時,他毅然肩負起“守門員”的職責,社區內的每一個防疫點都有他輪班執勤的身影,堅守崗位認真核查登記來往人員的信息是每天的主要工作,勸導居民珍愛生命宅家不外出是每天解釋多次的重復話語,每一天下來都是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夜晚還要飽受老寒腿的折磨難以入眠,但天一放亮,他又精神飽滿地走上防疫崗位。疫情防治處于膠著時期,社會上流傳著一些混淆視聽的謠言,李文勝自然又成了防疫的“宣傳員”。平素就擅長運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的他,如今每天更是手機不離手,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媒體手段宣傳科學知識,教育大家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不信謠不傳謠,勸導群眾相信科學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當疫情出現轉機防控形勢向好,特別是蚌埠市全域轉入低風險之時,李文勝又化身為疫情防控的“監督員”。近些天,他穿梭在小區各個樓棟間,一再叮囑居民“低風險”不是“零風險”,“治愈清零”不是“疫情結束”,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盡量還要“宅”在家中少外出,若需進出小區必須“戴口罩、測體溫、掃’安康碼”’,進入露天公共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不扎堆、不聚集,盡量減少探親訪友,不組織、不參與聚會聚餐活動。此外,他還與其他志愿者一道,巡查和指導居民常通風、勤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提醒和督促相互間減少近距離交談,避免交叉感染概率。
多換角色抗疫情,他始終沖鋒在前,守住陣地不退縮,他不改軍人本色。哪里有危險,李文勝就出現在哪里,有他在,困難再多也難不倒,有他在,居民群眾就心安。今年2月28日,一場暴風雨剛剛過去,李文勝與另一位志愿者正在大橋社區內巡查,一位老人向他反映有棟居民樓上出現險情。他趕到現場一看,原來是六樓頂上的一個太陽能水箱被大風吹刮到樓頂檐邊,隨時都會墜落下來。由于聯系不到主人,李文勝一面向社區報告,通過擴音器告訴居民注意安全,一面親自上樓去排險。當他通過頂樓狹小的通風口攀爬至樓頂時,空中還飄著小雨,樓頂也還存有大量積水,稍有不慎就有墜樓的危險。險情容不得李文勝多思考,他和另一位居民俯身從屋脊上一點一點地爬過去,然后一手摳著樓頂邊緣,一手費力地將懸在半空搖搖欲墜的太陽能水箱拖回到樓頂并固定好。歷經一個多小時的努力,終將險情排除,李文勝也松了一口氣。
眼下,疫情防治呈現向好趨勢,但防控阻擊戰遠遠沒有結束。李文勝要以一名退伍軍人、一個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詮釋“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錚錚誓言,再顯軍人本色。不久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院校首長特地給他寫下“疫線勇擔當,最美海軍藍”的題詞,對他退役不褪色、敢于奉獻、樂于助人的英雄行為予以肯定。
編輯:恒心/通訊員:鄒春華/記者:李永波/來源:1079蚌埠新聞綜合廣播/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