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一個或者幾個公益機構的力量總是渺小的,他山石就是要讓外在的一切可能因素為我所用,以產生積極的公益效果。
開封市志愿者協會有關負責人走進“關愛留守兒童專題研討會”,聆聽導師和伙伴們的經驗分享。
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副秘書長鄭壹零老師主旨講述如下:
撬動本土資源(地方自創品牌)+招社引智(本土:文化、需求、資源、政府······);
政府采納+政府與采購+商業采納+社會采納;
志愿者團隊+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社會企業=組建一條龍服務創新模式;
品牌項目運作最高境界=無我;
浙江省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協會副會長魏均老師從11各方面做了《留守兒童項目策劃》指導:
按需設計:根據成長需求、根據家庭需求去設計;
長期陪伴:項目不是一時的,需要長期成長的陪伴;
創新設計:讓孩子喜歡的項目;
定人定責:不要輕易更換志愿者,志愿者需要長期跟進同一批孩子,并每月開展一次活動;
建立陣地:留守兒童的空間設計,每月或每集都集中開展活動;
長輩溝通:做好和孩子家長的溝通,做好記錄、觀察和了解其家長的情況;
心理疏導:孩子的自信心、成長的障礙、消除自卑心;
評選優秀:鼓勵為主、激勵為主,設置多種獎勵方式,提升孩子的自豪感;
進程記錄:走訪、活動等;
形成機制:提煉可復制的幫扶模式并可以開展模式論證,完善優化;
獲得支持:民政創投、網絡募集、愛心結對······
全國青聯常委張炳鉤老師從項目籌款分享如下:
非盈利機構?
志愿者和社工的區別;
在**籌籌款是個人行為,還是慈善行為?(我要捐贈,我要幫ta)
什么是活動業務成本?
業務專業、管理專業;
線上籌款的“紅利”還有多少?
你的“月捐”人在哪里?(宗親、群主、活動、其他團體···)
還有俞忠達老師、方華敏老師、周功武老師也在其領域方面做了分享。
為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教育他們,鼓勵他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呵護。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濃濃的暖意,真正體會到留守不孤單,情真意更暖。(文 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