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百千萬——“抗擊疫情”點滴匯聚“家有兒女”情
自靖江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靖江市家有兒女愛心志愿者協會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秉承“疫情就是命令”的理念,迅速啟動志愿服務工作,把防疫責任扛在肩上,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開展多項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
一十百千萬,抗擊疫情戰役中,點滴匯聚“家有兒女”情!
一支突擊隊
疫情初期,協會志愿者積極主動對接所在社區(村委)書記,在確保自身防護到位的前提下,自覺自愿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宣傳、布點、巡邏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協會接到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及多個社區的抗疫支援倡議后,立即召開骨干成員網絡會議,緊急成立了一支疫情防控志愿者突擊隊。這支由協會會員和志愿者組成的突擊隊挺身而出,眾志成城,奮戰在防控一線,志愿者們的服務足跡遍及了城鄉數十個防控卡口。
一個領頭人
協會骨干成員李映紅是家有兒女疫情防控突擊隊的領頭。協會接到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及多個社區的抗疫支援請求后,立即召開骨干成員網絡會議,她主動請纓要求長期堅持在一線服務。
她每天一早就出門,趕到各個卡點巡查人員到崗情況,統籌安排各項防控工作。各點換班輪值后她又奔赴各個卡口巡查一遍,叮囑志愿者做好個人防護,仔細詢問志愿者的個人身體情況和家庭成員是否支持,鼓勵組員們積極做好自身表率,服務過程中積極影響身邊更多的人投入到防疫志愿活動中來,防疫志愿隊伍不斷壯大。
她每天都要到半夜才能回到家,累到腰背酸痛、口干舌燥,還時常胃疼,卻一直堅守在協會抗疫志愿服務的各個卡口和戰線上。哪里缺人手了,她就在哪里值守,誰臨時有事了,她立即趕到替崗。她看似沒有固定的崗位,卻處處都是她的崗位。而每天深夜臨睡前又必須把各個防控點的人員名單再次一一核對,確保人員定崗才能安心睡覺,這是她一貫嚴謹的工作作風,也是強烈的責任心所在。
一位標兵
協會會員薛亞忠是突擊隊里人人都豎起大拇指的“疫”線標兵。從大年初二開始,他就開始每天在十圩橋封路口和村委黨員義工及其他團隊志愿者一起輪班巡查,防止外來人員的進入,對進出村的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測量,勸返外村人員不要走動串門,提醒上高速的車輛提前繞道、避免封路引起滯留。
協會成立了突擊隊后火速加入進來,每天都堅守在卡口,有時候一天參與幾個崗。直到2月29日,由于所在單位常州邦安電力裝備有限公司復工,才結束為期35天不間斷的防疫志愿服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薛亞忠的公司總經理陸衛青在得知薛亞忠的事跡后,非常贊成他的善舉,把他的活動瞬間載入到了公司的宣傳片中。
一封感謝信
感 謝 信
致:靖江市家有兒女愛心志愿者協會--薛亞忠:
我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在這次疫情中一件事讓我感受
到了人間的溫暖和熱情, 我和我朋友三月一號從外地回靖,因
是夜晚,再加上特殊時期,多方聯系都找不到車到奔牛機場
接我們回家, 然而他薛亞忠這么一個好心人在社區群里看到
了我的求助,主動聯系了我, 不計報酬的接送我們回家, 在閑
聊中才知他是這次疫情的志愿者, 才注意到了他穿的紅馬甲。他從
大年初三開始一直就沖一線、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維護人流秩序,家
都顧不上回, 在這里向你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因為你的溫暖了社會。 今晚還接送我們回家, 在這里誠摯地說一聲:“謝謝!”。愿這次疫情過后, 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一起溫暖社會! 感謝! 感謝!
感謝人:崔永新
汪建娣
2020. 3. 1 晚
10多名骨干
突擊隊里,有十多名協會骨干成員。有一直值守晚班,每天晚上十一點多才能回家的副會長胡荷,有和丈夫一起同時奮戰的抗疫一線的琳兒,有一樣堅守了一個多月盡職盡責的袁國民,有溫潤儒雅做事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邵銘,有脫下綠軍裝穿上志愿紅“若有戰召必回”的退伍軍人丁學武,有不忘黨員初心和擔當、平凡中彰顯不平凡的的薛劍……正是協會的這些骨干成員,起著模范帶頭作用,沖鋒在前,調動突擊隊成員的積極性,增強隊員的凝聚力,確保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近 100 名參與者
一個多月以來,有將近百名志愿者參加到防疫志愿服務工作來,鮮艷的志愿紅點亮了他們值守的卡點,成為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1、宣傳防疫知識 他們走街串巷,通過發放宣傳折頁《公眾預防指南》,向市民科普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及防護措施。
2、卡點堅持值守 在防控卡口,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好進出人員口罩佩戴的督查及登記和體溫測量工作,細致而認真。不管是雨雪紛飛還是白天黑夜,都能做到提前到崗,從不早退。
3、入戶登記摸排 為了準確掌握居民住戶相關疫情信息,志愿者們輔助社區干部進入居民住所,挨家挨戶登記摸排人員情況。有時候已經是晚上,他們顧不得吃飯,在黑漆漆的樓道里就著微弱的手機燈光也要登記好,確保入戶摸排不留死角。
4、助農收購蔬菜 得知馬橋大棚蔬菜種植戶因疫情原因積壓了大量滯銷蔬菜,協會又發動志愿者們奔赴馬橋農場替菜農收摘因疫情滯留的蔬菜,又多次聯系愛心企業家和菜農洽談蔬菜定向配送的長期合作事宜,助力菜農銷售滯賣蔬菜,減少因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協會還將打包好的蔬菜,送到一直堅守的志愿者們手中;另一批蔬菜被分別送到了靖江四個社區,慰問社區關愛對象;還有一部分,由志愿者分別送往協會長期關愛的空巢孤寡老人家中。
1000多人次,1000多杯姜茶
截止發稿,協會為防疫志愿服務累計出動1000多人次,累計防疫志愿時間超過3000小時。二月中旬冷空氣襲來,氣溫驟降至零度以下,突擊隊的志愿者們自己掏腰包購置生姜、紅棗和枸杞,起早熬制驅寒的姜茶,連續三天多條線路同時出發慰問寒風中仍堅守崗位的城區及周邊鄉鎮一線卡口的工作人員,傳遞著暖意與愛意。防疫志愿活動期間,累計送出了1000多杯姜茶,溫暖了一座城。
30000只口罩,20000多元愛心善款
早在疫情初期,協會就聯合萌果豆早教中心將30000只愛心口罩捐贈給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協會還利用多種渠道采購口罩、防護服、雨衣、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為戰斗在一線的志愿者提供防護。感動于突擊隊防疫志愿者的挺身而出,協會會員紛紛捐款捐物,匯成愛的海洋。截止發稿協會收到愛心捐款20000多元,還有各種防疫物資,協會將全部用于公益活動。
靖江多個媒體、江蘇省文明網、江蘇電視臺、交匯點新聞、人民網多次發布協會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活動。防控期間,協會微信公眾號已發布近30篇文章,有一篇活動稿被“泰州發布”評為好稿并高度評價。
家有兒女的志愿者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以一抹鮮亮的“志愿紅”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一十百千萬,匯成一個“家”。
編輯:恒心/通訊員:子非魚 、愛立方/來源:靖江市家有兒女愛心志愿者公眾號/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