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湖北站訊:從軍經商行公益 赤誠高義書傳奇 --訪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創始人余仁俊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這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段話,作者借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之口,道出了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從窮苦農民到解放軍戰士,從退伍老兵到企業老總,從人大代表到志愿者聯合會會長,成為遠近聞名的志愿服務愛心慈善大使,他就是湖北省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會長余仁俊。他傳奇的一生仿佛就是對上面這段話的完美解釋。但無論是田間地頭、硝煙戰場,還是莊嚴會堂、疫情震中,這部傳奇之中閃耀著的都是不變的堅韌、赤誠與奉獻。
退役退休不褪色,雖千萬人吾往矣
1958年,余仁俊出生于湖北省孝昌縣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1976年10月,冬季征兵工作開始,年僅18歲的他胸懷報國之志應征入伍,通過嚴格的政審和體檢,光榮地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在我國廣西、云南邊境打響。余仁俊所在的43軍127師381團炮一連,受命從寧明愛店翻越邊境的公母山,直插對方腹地。
在那難忘的28天戰火中,余仁俊從馭手班到炊事班再到戰斗班,救護、運輸、送飯、沖鋒、潛伏、偷襲、攻占高地……穿越熱帶叢林,攻取支馬、龍頭、祿平,強渡奇窮河,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他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不僅火線入黨,還榮立三等功。
1980年底余仁俊退伍回到家鄉。退伍后,他繼續保持軍人本色,吃苦耐勞,拼搏進取,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他擺過地攤、做過生意、當過職員,后來又開辦過書店,成立過文化傳播公司,還曾擔任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報刊發行總公司孝昌發行站站長。期間,為還原戰火歲月的那段歷史,他耗盡積蓄,歷時6年,先后百余次赴各地聯絡,發動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的老戰友,編輯出版了紀實史書《戰火歲月——對越自衛還擊戰親歷記》首版、續版及珍藏版,以自己的行動告慰九泉之下的戰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憑借樸素堅韌的人民本色與退役創業的勵志經歷,余仁俊當選了孝昌縣第三、四、五、六屆的人大代表,還擔任過人民法院陪審員、發展環境評議員和政風行風督察員,數十年如一日的忠實履責、心系群眾,先后獲評孝感市“勞動模范”和“優秀志愿者”。
退休后,余仁俊本可以過著衣食無憂、頤養天年的好日子,可“閑不住”的他懷揣著感恩回饋之心,于2013年6月發起創建了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兵志愿者。
聯合會創辦初期一窮二白,連辦公室也沒有,看望貧困戶也都是志愿者們自掏腰包。為了推動聯合會的發展,余仁俊不得不放棄優越閑適的生活多方奔走,一邊費盡心思去往大小企業拉贊助,一邊聯系基金會尋求支持,時不時還要動用自己的個人資產。種種“吃力不討好”的舉動引起了家人的一致反對,甚至連余仁俊的老伴兒都無法理解他,社會上也不乏質疑與嘲諷的聲音。但余仁俊堅信,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做公益,積德行善是沒有錯的,傳遞正能量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
在他的帶動下,不少頗有身家的成功人士、普通的公職人員和個體戶紛紛加入到聯合會之中。經過近七年的發展,目前聯合會的網上注冊志愿者已超過八萬人次,常駐志愿者也達到六百余人,成功對接了多個公益項目、公益基金落戶孝昌,累計籌得善款已達數百萬元,成為了湖北省慈善總會會員單位和壹基金湖北省救災網絡聯盟會員單位。
截至目前,聯合會已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數千余次,形成了“文明交通勸導”、“關愛孤寡/失獨老人”、“關愛留守兒童”、“致敬退伍老兵”、“致敬行善者”、“幫扶弱勢群體”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品牌,壹基金7個公益項目,已執行6個公益項目,位居湖北省前茅。2019年聯合會在99公益日壹基金品牌公益項目籌款中,自籌款總金額榮居湖北省壹基金執行機構排名第一,榮獲壹基金兒童服務站優秀執行伙伴機構等四項大獎,為孝昌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樹立起一面旗幟。
志愿者聯合會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余仁俊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個人被《新時代公益網》授予2019年首屆全國“百佳公益組織負責人新時代公益人物稱號,作為全國榜樣晉京代表參加“2020榜樣春晚” 盛典活動,還榮獲第二屆全國“退役不褪色•永當排頭兵”榜樣戰友”,“湖北省模范退伍軍人”,“孝感市勞動模范”,“孝感市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余仁俊對此感到十分欣慰,他坦言:自己奮斗了一輩子,到如今也稱得上是功成名就、身家豐厚,又有兒女繞膝,可謂人生無憾了。可一閑下來,自己總會回憶起年少時的貧苦歲月,對于身處其中的群體也能夠感同身受。所以,能在退休后發揮余熱,憑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利用自己的人脈與影響力,帶領團隊致力于公益慈善事業,發揚樂善好施的精神,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心不斷接力,并因此得到百姓與官方的認可,這讓自己感到了一種別樣的充實與成就感,也希望帶領聯合會實現更好的發展。
病毒無情人有愛,抗疫三月淚滿襟
庚子鼠年的春節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瘋狂的肆虐開來,給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抗擊疫情,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靠前指揮,無數白衣戰士、軍人與公職人員臨!澳嫘小薄⒈几耙痪,全國人民更是聽從指揮,自覺居家隔離,做好個人防護。一時間,原本為歡慶春節而沸騰的神州大地一片肅殺岑寂。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是疫情重點區域。在得知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就在余仁俊的帶領下迅速行動起來,多方出擊,組織了一場又一場的志愿活動,彰顯了新時代志愿者的硬核力量與大義柔情。
2月17日,黑龍江省為孝昌捐獻的六節車廂的大米共360噸抵達當地車站,余仁俊帶領聯合會22名男志愿者前往協助裝卸和運輸工作。大米是五十斤裝或百斤裝的,由車上站著的兩個人合力抬到搬運人的肩上,再由搬運人扛到倉庫,就這樣不間斷地往返運送。朔風凜冽的冬日里,志愿者們熱的汗濕重衣,被口罩阻隔的呼吸也粗重不已。大家卯著一股勁兒,任手套磨出破洞、腳底磨出血泡、肩膀磨到紅腫,都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搬運期間,又不斷有志愿者聞訊趕來,其中甚至還有一位90后的女生。一直卸到當晚6:30,志愿者們才完成任務。
2020年2月21日,志愿者們完成了海南省捐贈的14噸紅辣椒、120噸冬瓜的卸載任務;22日,完成了海南省、云南省、重慶市捐贈的220余噸蔬菜水果等援助物資的卸載任務……每一次的卸載任務都是對志愿者們體力與耐力的巨大考驗。累了,他們就在隊長的帶領下齊喊口號: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孝昌加油!志愿者加油!震天的號聲里,志愿者們迸發出更加強勁、更加有力的抗疫力量,無數人被感動的熱淚盈眶。在2020年2月10日到3月10日的一個月里,聯合會的志愿者們累計卸載了全國各地馳援孝昌的各類物資達1500余噸。
同時,從1月27日開始,聯合會還積極對接了來自各界的抗疫善款與援助物資,并第一時間將壹基金捐贈的10000只口罩運送至孝昌縣防控指揮部,將壹基金通過孝感義工聯協調捐贈的50000只醫用防護手套、16000套隔離服、8000套防護服、300只護目鏡和20000只N95口罩運送至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將廣州拿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向捐贈的1000箱花生牛奶運送給孝昌縣各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極大的緩解了當地抗疫期間的物資緊缺問題。
此外,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還通過網絡向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和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申請了15萬元資金,為孝昌城區的500戶貧困家庭采購了短期生活物資,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通過網絡申請到聯想&恩派“抗擊疫情,志愿同行”項目資金 2.9萬元,將它們全部用于一線抗疫志愿者的防護和部分因疫情影響生活困難的家庭中;還通過“騰訊公益一起捐”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款,累計籌集善款5萬余元,全部用于為志愿者購買防護用品及救助受疫情影響的困難志愿者及其家屬。
除了裝卸物資、對接援助,聯合會還組織志愿者開展了多項抗疫志愿活動。2月1日開始,由志愿者胡香姣、羅小妹、肖兵舟和安禮浩四名志愿者組成的醫院后勤保障組勇擔重任,為醫院后勤提供義務保潔工作長達60天的時間。3月1日到15日,余仁俊召集義剪志愿者80余人,先后為45家單位和社區的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共計2200余人免費理發。
2月24日到3月15日,聯合會組建的執勤小組為城東社區和府西路口兩個卡口執勤21天,每天為社區認真消毒,幫助檢查進出車輛、測量人員體溫、做好信息登記,切實維護了社區居民的健康與安全。3月13日到16日,聯合會還出動了志愿者40余人、車輛10余臺,主動對接多所學校,為孝昌縣近萬名學生運送課本到家中,及時滿足了學生上網課的需求,解決了教學的燃眉之急……種種善行義舉,不勝枚舉。
病毒無情人有愛,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志愿者們的挺身而出與無私奉獻極大的緩解了當地政府的抗疫壓力,他們的人數之眾、響應之快、力量之強,感染和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余仁俊也因此及時招募到了大批志愿者,很好的補充了志愿者的力量。這些火線入隊的志愿者們有令即出、召之即來,無數感人事跡的發生令余仁俊淚落沾襟。
余仁俊說到最多的是這些逆行志愿者們的感人事跡,幾度哽咽,卻忘記了自己還拖著有病的身體,日夜多方聯系公益組織,協調捐贈物資,組織物資發放。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2019年9月,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還曾經下過病危通知書。就是這樣的身體,疫情發生后,余仁俊還要沖在一線,志愿者都說,“會長,你60多歲了,是我們的‘主心骨’,可千萬不能倒下啊,你年齡大、身體弱,就坐陣指揮、聯絡協調,我們去干。”那段時間,余仁俊每天要接打電話不下200個。
其中,有請求志愿者支援的、有要捐獻愛心物資的、有需要防疫物資支持的、也有要求火線加入志愿者隊伍的……以至于他的手機時刻都連著充電寶。而他與志愿者們的大愛與付出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禮遇——疫情蔓延期間孝昌封城,所有的交通指示燈都是紅燈,一切車輛不允許出行,唯有志愿者們的車輛暢通無阻。當他們經過值守卡點時,交警與工作人員還會向他們敬禮注目。余仁俊感慨道:“這一刻,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光榮的、驕傲的。而自己作為一名六十多歲的退休人員,還能在這場人民戰爭中盡自己的一份力,為抗疫勝利、為志愿活動發光發熱,我非常自豪,也很有成就感!
涓涓細流匯就人間大愛,疫情期間,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共聯系爭取發放50多批物資,總價值數百萬元,為孝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拔医洑v過戰爭,疫情防控就是一場戰爭,我要盡力投入戰斗,作出一個老兵的貢獻。”余仁俊說。從面對無數質疑到八方支持,余仁俊給自己在關鍵時刻的種種決定打了一百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關鍵期的孝昌爭取了無數的愛心物資和善款,也讓付出血汗的志愿者們贏得了理解與尊重。
夜深何妨炳長燭,余生只愿做公益
從一手創立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至今,余仁俊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與心血,經受了無數的質疑與考驗。而如今年過花甲的他卻斬釘截鐵的表示:余生只愿做公益!
回憶起聯合會創立之初的心酸與艱難,余仁俊感慨萬千,他表示,最難的其實不是人手、資金等方面的短缺問題,而是來自各方的負面的、消極的態度。他指出,其實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是無法理解志愿者團隊和志愿活動的。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人會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只為了幫助他人而不收取任何報酬。所以質疑志愿者沽名釣譽,質疑聯合會中飽私囊,甚至將個別機構的謀利行為無差別的擴大,定性為整體行為。
有一段時間,網絡上還集中出現了針對志愿者聯合會的不堪言論,更有甚者直接對余仁俊口出惡言。但余仁俊始終相信,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毅然的與聯合會中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們一起挺了過來。
在疫情期間的志愿活動中,余仁俊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些志愿者們的一片赤誠之心。志愿者團隊伙伴最初連個口罩都沒有,硬是憑著一次次的實際行動打動了大家,得到一些企業捐獻的防護物資。
不同于奮戰在一線的軍人、醫生與公職人員,默默奉獻在抗疫一線的志愿者們面臨著相同的感染風險,卻除了自身和彼此,沒有任何保障、且大多不會受到正式表彰與認可。每當思及這些,余仁俊就會倍感責任與壓力。
因為他深知,每一名志愿者都是血肉之軀,也都有家人,一旦在志愿活動期間發生了任何意外,造成的后果都將是極其嚴重且影響惡劣的。但盡管如此,余仁俊依然認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志愿者與志愿活動都是不可缺席的,因為這就是志愿精神的本質所在——不計回報、扶危濟困。
在自己沖鋒陷陣時,唯一令余仁俊感到愧對的就是始終關心著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自己的老伴兒。余仁俊的老伴兒心疼他退休后還要辛苦操勞,雖然至今對他從事公益事業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但是在疫情期間,目睹余仁俊為了組織志愿活動而成天成宿的聯絡協調時,老伴兒還是選擇了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做飯端茶,只為了讓不斷接打電話的余仁俊可以喘口氣、喝口水。
到了夜里,頻繁打來的電話讓老伴兒無法入睡,她也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一直默默支持著余仁俊,給他力量。對于老伴的支持和付出,余仁俊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他十分感謝和感動于老伴兒的陪伴與支持,也常常因為娶到這樣一位賢妻而自豪和滿足。同時,他也因為自己繁重的志愿工作,不能好好的陪伴老伴兒,為老伴兒分擔家務而感到自責。
在談及聯合會當前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規劃時,余仁俊也感慨萬千,他介紹道,起初聯合會剛成立的時候一窮二白,全憑志愿者們的一腔熱血和愛心來組織活動。
后來,隨著聯合會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不斷擴大,開始接收到社會各界的善款和物資,F在聯合會基本上不缺經費了,因為有很多愛心人士與基金會指名為聯合會注資,給予聯合會支持;也不缺志愿者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加入其中,讓活動頻次大大提升,效果也更加顯著。連當地政府部門在遇到相關問題時,也會第一時間聯系聯合會協調解決。
同時,余仁俊也及時的在聯合會中設置專職人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運行機制、規范的制度流程還有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等,幫助聯合會更專業的開展志愿活動。雖然作為聯合會的發起人與組織者,但是余仁俊至今都沒有領過一分錢工資,只是默默為聯合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余仁俊表示,隨著志愿者組織的發展,這支隊伍一定會越來越壯大,對志愿者們的支持、保障機制也會越來越健全。而自己年紀漸長,未來,他希望能夠廣納賢才,聘請專業出身的管理者、吸收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聯合會,帶領聯合會走上更加科學、更加規范的發展道路。但在此之前,他立下宏愿:“余生只做公益!
現在,余仁俊一天是會長,就會把全身經歷都用在志愿服務的公益事業上。他表示,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的人;這個社會,需要愛的傳遞;這個社會還有很多很多的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他們都需要我們來播撒大愛。所以,只要是能動,就會把余生,奉獻給公益事業……
從參軍報國到經商為文,再到“余生只做公益”,一路走來,余仁俊書寫了一段豐滿而精彩的人生。我們誠摯希望,這一章由他開啟的傳奇能夠永不落幕,這一場關于愛與大義的接力有朝一日能傳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編輯:恒心/通訊員:張萌/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