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中七十七班的同學不顧天氣炎熱,準時來到公園路伊人皇后養生店,聽開封市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開封市煙標協會會長、河南省收藏家協會理事要可老師講述郵票、糧票等收藏品的故事。
要可老師拿出自己多年的藏品給同學們看,從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的誕生講到中國第一枚郵票大龍郵票的誕生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糧票、布票等各種票證。這些票證是我國經濟特殊時期的歷史產物,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真實寫照,是一部凝重渾厚的中華民族《創業史》。他見證了我國人民在那個特殊的困難時期,人民與貧窮饑餓抗爭的生活史,意義深刻。
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90年代,物資匱乏,各種票證成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人們如果需要買米面油,必須出示糧票,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糧票。
隨著改革開放,糧食和其它日用品日益豐富、充盈。從1984年開始,以布票為首的各種票證逐漸離開流通領域。到了1993年,糧票等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同學們對這段歷史很陌生, 從未見過這些票證,但同學們聽得很認真,時不時還提出問題。就這樣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個小時,大家還都意猶未盡。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受益匪淺,不僅了解到收藏文化的相關內容,開闊了眼界,同時也了解了歷史,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提高了學習興趣。
最后的問答環節,要可老師還為的回答正確的同學頒發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獎品。(文 祁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