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北京站訊:老北京叫賣傳人 聲聲叫賣喚回老北京的味道
今年42歲的孟雅男,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瘦靦腆。但是當他亮了一嗓子,唱出這段老北京吆喝時,他就像變了一個人,變成了那個北京正明圣達老北京叫賣藝術團的團長。孟雅男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他是老北京叫賣的第三代傳人。 師從著名高派相聲快板表演藝術家高鳳山先生的弟子天橋著名曲藝藝人王學智為師,從2005年開始,孟雅男從中戲畢業,開始跟隨京城叫賣真人張振元,京城女叫賣大王張桂蘭,和京城叫賣大王臧鴻老師學習老北京叫賣叫賣藝術。孟雅男為了恢復和傳承叫賣文化,2005年成立老北京叫賣藝術團,后改名為北京正明圣達老北京叫賣藝術團延用至今,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傳承這種老北京的聲音。
孟雅男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雖然有曲藝的基礎,但是從小在北京胡同里長大得他。對于老北京叫賣,了解得其實并不多。老北京叫賣其實用現在的話消聲滅跡已經大概有五六十年了,老百姓大概在2005年、06年之前,就很少再聽到這個東西了。當他接觸到了各位京城叫賣名家之后然后他忽然發現老北京叫賣是怎么回事了,就不單單是相聲段子里的幾段賣菜、賣冰糖葫蘆,磨剪子磨刀了。老師講它背后的東西,一段一段,講完了之后,他覺得這門藝術原來是很深奧的。而且它是帶著韻律的就跟唱歌似的,然后非常的好聽。如果這門藝術如果要不傳承,那么就在他的老恩師他們這代可能就斷檔了。孟雅男時長在想,如果師父他們這輩故去了,這門藝術確實就沒有了。
所以自打孟雅男跟隨張振元、張桂蘭、臧鴻等叫賣名家學習叫賣開始,孟雅男就已經自覺的把傳承叫賣的責任扛到了自己的肩上。從2006年開始孟雅男便下定了決心然后毅然決然的把電視臺的工作辭掉了,開始專心學習研究老北京叫賣文化。
曾幾何時,叫賣是走街串巷的商販們謀生的手段。老北京的叫賣聲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代表著人們對北京城的感情。但如今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叫賣已經很難聽到了,因為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已經變了。15年過去了,孟雅男執著的在叫賣聲里,尋找著老北京的市井風情和文化韻味。他說雖然現在叫賣已經被列入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叫賣的傳承仍然面臨很多問題。
在過去的15年中,孟雅男在這份幾乎完全沒有經濟回報的事業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的付出不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現如今高亢的吆喝,婉轉的叫賣調,這已經是北京城里很少能聽到的聲音。但這聲音仍然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陪伴著孟雅男,帶他回到有關老北京的記憶里。
15年間,孟帶領他的藝術團團員一直活躍在首都的文化舞臺上,為豐富北京百姓業余文化生活,活躍京味兒藝術作出了大量的成績,向社會各界展示老北京的民間文化藝術,為樹立藝術團的社會公共形象作出了自己的成績。藝術團通過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把充滿老北京氣息的演出送遍北京的各個角落,送到城市社區、廠礦和偏遠的鄉村。同時作為團長的孟雅男還經常帶領團員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文化產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但疫情過后北京正明圣達老北京叫賣藝術團便開始行動起來,受邀參加了眾多京城文化活動,為傳承弘揚老北京叫賣文化及老北京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剛開始接觸老北京叫賣到現在,孟雅男就一直執著的在叫賣聲里,尋找著老北京的市井風情和文化韻味。
通訊員:楠楠/實習編輯:冉苒
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