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在開封市圖書館10樓國學館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鄉村孩子們第一次站在演講比賽現場,雖然有幾個同學有點緊張,可每個孩子都非常認真的將比賽進行到底。
他們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表現的都很青澀,但比賽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讓他們能戰勝自已,勇敢的走到舞臺上放飛自我。
演講比賽結束后,同學們跟隨著圖書館的老師一起參觀了圖書館,了解圖書的借閱、分類以及館藏的珍貴圖書。同學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看到這么多書,有個同學說:“這要能搬我們學校點該多好!”天真的童言,讓大家都開心的笑了起來。
隨行老師介紹到,現在國家對鄉村教育非常重視,學校都有圖書室,特別感謝開封市志愿者協會不光到學校援建“星火燎原”愛心書屋,更是將各種文化帶到校園,讓孩子們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這次活動更是給了孩子們更多的第一次。
下午同學們來到市博物館參觀,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后參觀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展、京東夢華展、明清皇家用品展、宋代科技展等展區。八朝古都,千載京華,在《清明上河圖》展區,同學們了解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見證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的無比繁榮;朱仙鎮木版年畫更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一刀一刻盡顯大家風范,展現了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
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自覺遵守博物館參觀制度,聽從工作人員引導,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風貌。
此次博物館之行,同學們不僅了解了開封歷史形成與發展的歷程、聽到了多彩醇厚的民間習俗,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而且增強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7月1日上午,第一站,同學們來到雙龍巷文化街區,了解到雙龍巷是因趙匡胤、趙光義兩位“真龍天子”而得名,參觀了清代、民國的門樓、宅院,還有以北方古城傳統住宅形式為主的四合院。
同學們感嘆古代匠人精湛的技藝,更是為生長在歷史文化濃郁的開封而感到自豪。同學們,老師們還有志愿者們在3D墻畫前更是開心的不得了,紛紛合影留念。
第二站,同學們來到大梁門城墻古馬道景區,同學們換上古裝,親身體驗穿越的樂趣。
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到所謂馬道,即登城的斜坡通道,位于城樓兩側,可供人行走,又可供車馬通行,以備運送軍用物資之需。古都開封,雖歷經兵火水患,但基本上都是在舊址上屢淹屢建,城市的坐標基本固定,城址沒有移動,中軸線不變,這是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特有的寶貴實例,由此形成了“城摞城”遺跡現象。
同學們還看了兩場3D影片《古馬道》和《微夢大梁門》,了解古城墻的前世今生,觀看后講解員對學生進行提問,知識點搶答。激發孩子們學習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大梁門城門樓二樓,同學們親自動手并體驗弓弩的制作和使用,同時完全結合城墻宋代武備文化特點,了解弓弩歷史以及弓弩手的作戰方式,借此培養同學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第三站,開元影城觀影《1921》,電影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它成立于國家風雨飄搖的年代,擔負著救亡圖存的重任,讓中國革命逐漸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變革之路的故事;仡櫄v史,不僅是緬懷黨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著眼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少年,要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重托,把我們的青春,把我們的生命,把我們的一切都奉獻給黨,奉獻給我們親愛的母親!
觀影后,同學們在影城大廳對志愿者老師說,兩天的活動給了他們很多的第一次,了解到家鄉豐厚的文化底蘊。來開封旅游過的同學說,這次活動和跟著家長來旅游看到的,學到的完全不同,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帶給沒有來的同學。老師們則表示回去后要鼓勵沒有來的同學,多讀書,多鍛煉,爭取下次來。
此次公益活動的目的是讓鄉村孩子走進城市,感受城市文化發展和城市面貌變化,通過游行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增強孩子們對祖國、民族和家鄉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追求進步的積極性。
通過本次研學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使學生感受到了家鄉發展新氣象,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提升了青少年對家鄉、對祖國的認同感。他們紛紛表示一定銘記歷史,努力學習,不辜負祖國的期望,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感謝所有愛心商家、愛心人士、志愿者對本次活動的支持,期待下一期的活動,我們能帶給孩子們更多的第一次,更多的不一樣。ㄎ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