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安徽訊:安徽醫科大學“三下鄉”:尋訪紅色足跡 綻放青春力量
7月15日至21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醫+N”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革命老區太湖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尋訪紅色足跡,宣講黨史故事,在服務基層的社會實踐中綻放青春力量。
瞻仰紅色基地,堅定理想信念
在太湖縣劉畈鄉副鄉長洪尚文、黨委組織員唐奇等人的陪同下,安徽醫科大學“三下鄉”實踐隊員們來到劉鄧大軍高干會議舊址瞻仰學習,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劉鄧大軍在大別山艱苦奮斗的革命故事。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感人的歷史照片,深深吸引著實踐隊員們駐足觀看,讓隊員們近距離感受到黨的英明領導以及革命勝利的艱辛歷程。“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在劉鄧大軍高干會舊址,面向鮮紅的黨旗,實踐團隊中的學生黨員鄭重高舉右拳,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別山這片紅色熱土上回蕩,體現了學生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表達了他們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堅定決心。
走訪抗戰老兵,賡續紅色血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在劉畈鄉黨委政府相關負責人、江塘鄉龍山村村干的帶領下,實踐隊員走訪了92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詹緒鳳、王文端,為他們送上慰問品、量血壓,一起合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認真聆聽老戰士講述抗戰故事。“我是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在東北遼西集中訓練、學習防空之后,跨過鴨綠江保家鄉衛人民”,詹緒鳳老人精神矍爍,慷慨激昂地回憶道,“我所在的部隊在查看被敵人炸毀的橋梁時,遭遇空襲,密密麻麻的飛機在天空上轟鳴,遮天蔽日,炸彈來襲的那一刻,我順勢趴在同行的團長身上,用身體保護了親密的戰友,敵人的子彈把我的小腿打爛了,所幸沒有傷到骨頭。共產黨好啊,黨和政府對我很照顧!”實踐隊員們聽后深受教育,熱血沸騰,對抗戰老兵心生無限敬仰,紛紛表示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學習,甘于奉獻,用實際行動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開展黨史宣講,凝聚奮進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行動指南。”在江塘鄉龍山村會議室,實踐隊員們用接地氣的語言向基層老百姓宣講中共一大的召開、“紅船精神”、“紅醫”張賢的感人故事,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黨史宣講的重要內容,引導當地群眾、青少年學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科普醫學知識,提升健康素養
老年人多發病有哪些?該如何預防和控制?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衛生常識?在江塘鄉龍山村,實踐隊員們結合鄉村居民常見病例向當地老百姓科普醫學健康知識,用表演情景劇的方式,演示心肺復蘇術、海姆立克急救法,開展急救培訓,讓更多的群眾掌握急救技能。“我一直都有高血壓,吃的菜都是重油、偏咸,也喜歡喝點小酒,今天聽了這些大學生的宣講,我才知道要注意飲食,感謝這些大學生們!”一位70多歲的村民這樣說道。此外,實踐隊員們在龍山村書記王育林、村委會主任金宇兵等村干的陪同下,到農戶家中與老百姓親切交談,了解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情況,向他們宣傳新冠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并發放調查問券,調研村民的健康素養現狀。
舉辦惠民義診,情暖基層百姓
為了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問診,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實踐團隊在安醫大醫管處、一附院醫務處等部門的幫助下,邀請了安醫大一附院干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范曉云、脊柱外科曹云、老年內分泌科王囡和心血管內科程寶山4位專家到龍山村衛生室開展惠民義診活動。義診專家不僅為當地老百姓看病開藥,還和他們拉起了家常,增進了和基層群眾之間的感情。“這些專家大老遠跑過來免費為我們看病,實在了不起!專家們的服務我很滿意!”一位76歲的老太太激動地說道。
構建七彩課堂,關愛留守兒童
在村干的動員和實踐隊員的上門宣傳下,龍山村55位鄉村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了實踐團隊開展的“七彩課堂”支教活動。在“七彩課堂”上,實踐隊員們為參加活動的學生輔導功課,發揮自身特長,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開設書法、繪畫、手工、音樂、舞蹈5個興趣班,采取小班化教學,開展興趣啟蒙培訓,舉辦“童心向黨”書畫作品微展覽、“大手拉小手,永遠跟黨走”文藝匯演,提升鄉村兒童的綜合素質,用愛心、耐心、責任心為鄉村留守兒童留下快樂、美好的回憶。“哥哥姐姐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我很感謝他們。”一位參加支教活動的小朋友這樣說道,“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很開心,我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調研鄉村產業,宣傳特色品牌
“這里的小黃花雞都是在林場里散養的,吃的是青菜蟲子、玉米小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主要銷往上海、浙江等城市,很受客戶歡迎,也為老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龍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國華、村主任金宇兵帶領實踐隊員來到當地景湖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詳細介紹了小黃花雞的養殖模式與銷售情況。通過實地參觀調研,隊員們對鄉村振興產業有了一進步的認識,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把養殖基地的照片發布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積極宣傳龍山村的鄉村產業,推廣當地的特色品牌。
此次實踐活動受到太湖團縣委、融媒體中心、劉畈鄉黨委政府、江塘鄉黨委政府、龍山村村兩委等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高度肯定。據悉,“醫+N”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學生黨總支第二黨支部學生黨員為主,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鄉村振興”這一主題,深入群眾,深入鄉村,立足醫學生專業特色,充分發揮實踐隊員優勢特長,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有機結合,著力引導青年大學生把“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力量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通訊員:汪清/編輯:恒心/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