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她)們以實干詮釋初心,以實績踐行使命,以奮進譜寫華章,用新時代的作為和奉獻譜寫了一曲曲美麗的贊歌,他(她)們,就是強國路上的帶頭人,而李冰是其中一位!
李冰是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祥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督導,愛與陪伴義工隊執行隊長。她從2002年開始專職社會公益服務,開展心理幫扶特色社會服務,幫助失獨、單親困難、孤殘、戒毒、社區矯正等特殊對象走出心理陰影,重新樹立生活信心,至今共建立心理個案1000多個,組織團隊精準服務200萬人次。
李冰2008年起創建愛與陪伴義工隊,專門從事心靈陪伴臨終關懷服務,送別300多名服務對象。她本人也先后獲評中國生命關懷“先進工作者”、“百佳志愿者”、“最美抗疫志愿者”等。
“星星”孩子的“智媽”
2002年,學習心理學專業的李冰畢業并考取了中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成為江門市最早的中級心理咨詢師,同年2月她成立了江門第一所自閉癥兒童的工作室,關愛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庭,并推動江門市殘聯為自閉癥兒童專設了培訓中心。
工作中,她以愛為出發點,以服務對象為本,一切為了孩子,維護自閉癥兒童的正當權益,協助自閉癥兒童更好地成長,促進了對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探索一條“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雙導自閉癥兒童成長之路。通過分析自閉癥兒童表達障礙、交際障礙、刻板行為等問題,提出學校社工、社區社工、殘障社工等都應接受特殊教育方面的專業訓練,以能夠為自閉癥兒童設計適合的服務方案,為其提供康復訓練,協助其維護正當的權益。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她所服務過的自閉癥兒童均能接受啟智學校“特殊”教育,且成功融入社會,她也被被孩子們稱作“智媽”。
汶川大地震危機干預“心軍”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李冰接受廣東省政府緊急招募,成為廣東省首批特派危機干預成員,深入一線對災民、官兵進行心理干預,因工作成績突出,受到省市的嘉獎。
廣東省危機干預小組派駐距汶川70公里、地處大山區什邡市的紅白鎮,她克服重重困難,進入各“帳篷村”進行救助與心理援助,面對生與死的場面,沉著冷靜,努力引導災民走出心理陰影,面對泥石流,她與災民心連心,排除萬難戰勝死神,晚上堅持為戰斗一線救災官兵進行心理輔導,使之成為真正“心軍”。
經過40多天援助,這支危機干預小組6名隊員撤回廣東。從當初的“山茶花”生命關愛小組到現在的互助小組,村民從死亡陰影走出,自救重建家園,現在還辦起了特色手工品互助小組,當初危機干預小組的作用功不可沒。
社區心理緩解“指導師”
2012年,李冰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帶動整個團隊,組建了一支精神疾病患者義工隊——讓精神疾病患者走出家門,像正常人一樣,在社會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并在社工帶領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街坊“及時雨”,在幫助自己的同時幫助其他人,這種探索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的模式得到江門殘聯推廣,成為優秀助殘項目。
街坊們經常因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家庭與社區和諧,該怎么解決呢?李冰運用專業知識,利用社區涼亭、公園長椅,對有需要的街坊開展流動心理咨詢活動,開辦了流動心理咨詢室。兩年多來總共為230人解開了心結,年齡范圍涵蓋老中青,社區的涼亭也被街坊稱為“知心亭”。
流動心理咨詢室用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善著社區環境,運營兩年多來,最大的收獲就是社區里糾紛少了,影響治安安全的案件幾乎沒有出現過。
臨終關懷13年送別300多人
2008年,李冰創建愛與陪伴義工隊,專門從事心靈陪伴臨終關懷服務。她用最小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效果,通過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培訓300多名義工,義工利用學習到的技術和能力,靜靜地陪伴著、溫暖著老人,用愛照亮老人生命最后一段旅程,服務覆蓋超過900名特殊老人,在愛與陪伴志愿服務中以“兒女”身份為300余名老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做到了讓每個生命有尊嚴地謝幕。
愛與陪伴義工隊不斷探索,努力創新,目前已榮獲40多個獎項,培養了不少義工領袖或社工、醫護、院校帶頭人,比如“金獎義工”莊鎮雄、“中國最美社工”、“廣東好人”孫科,通過整合現有資源,以“社工+義工+社區+大學”的運作模式,形成“專業社工、全民義工”格局。
李冰認為,作為公益社工人僅是起點,任重道遠,仍需要用大愛之心走下去。
來源: 中國社區報、社工中國網,編輯: 公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