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張掖訊:他們用獨特的方式抗疫(記張掖市甘州區匯仁愛心公益協會)
昔日繁華的街道,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疫情就如烏云般覆蓋著整個城市,那些沖在抗疫最前線的逆行者們,成為了居民最安心的守護神。在甘州,所有人都在與疫情斗爭,有人奔赴在一線,有人在默默付出,無論怎樣,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因為,抗擊疫情不僅只是一線工作者的事情,有一些朋友,也用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
樓下的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響,“二號樓的居民們,作第五次核酸了,綠碼的人先下來,黃碼的人等一等“,我不自覺的看了一下自己的健康碼,十天了沒有出門,昨天給社區報備了一下他們解釋說時空伴隨,大數據分析出來的,也可能是接打的電話多了,就成黃碼了,也是啊,自從張掖有了疫情,協會有好多工作都沒辦法開展,跟幾位社工老師溝通以后,借助目前正在執行的一對一事實孤兒資助項目,結合當前學校停課,開設了一個線上"鄉村伴童 疫毒無情 匯仁有愛"的鄉村留守兒童心理援助課堂。這個課堂用線上陪伴的方式,將會更直觀地了解疫情下留守兒童心理的困惑,因不能上課帶來的焦慮煩燥,更好地應對疫情期間發生的不適之舉。
開課當天,就接到幾位家長的電話,其中有個叫小咪咪的小朋友爺爺說,小咪咪自從父母走后,就開始變得很安靜,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膽子又小,也不敢參加任何集體活動,這幾天放假,孩子更不愿說話,不做作業也不玩,有時候一坐就是半天都不動一下。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主動打電話,開始的時候問她什么也不說,只是一個勁地哭,老師就耐心的等她,一直到5分鐘以后終于止住了哭聲,她說"老師我害怕,害怕爺爺也和父母一樣死去,那樣的話或許……",她說沒人聽她說話,自己也不敢給別人說,平時上學她都小心翼翼,別的同學吵架,她都覺得在罵她。這就是她嚴重缺乏安全感,自卑心理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更需要多一分理解、多一份關愛,多一些平和,引導她正確面對疫情期間的壓力和情緒。經過多次的電話溝通,她的情緒穩定了很多,我們說好了疫情結束后第一時間去看她。
寫到這里,不僅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勤奮刻苦的孩子,他學習努力,但家里的狀況,不斷耗費著這個好學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早年離異,跟隨父親生活,他的父親二級殘疾并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吃藥,沒有勞動力,殘疾人救助金是這個不幸家庭唯一的收入。這個孩子的情況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都想幫一幫這個無助的孩子。在沙井鎮民政蔡主任的推薦下,協會志愿者入戶走訪采集信息,參加了“一對一事實孤兒”項目。在這里,他有幸結識了愿意幫助他的好心人,可以讓他無后顧之憂地去完成他的學業,甚至實現他做醫生的夢想。
雖然這個孩子是個不善言談的孩子,但他內心對這些幫助過他的好心人十分感激,并表示自己將不負重望,努力學習,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回報社會對他的幫助。疫情期間我還收到了他寫給愛心人士的一封信。
載至11月6日早晨8點,接電話61次,視頻聊天27個,語言聊天65人,信件31份。這充分證明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
這幾日天氣尚好,時不時有一個志愿者在樓下走動的聲音。吃罷早飯,我和孫子面對面坐在兒童桌邊,邊看書邊哄孫子擺積木。瑩瑩來電話說,要我們繼續報孩子資料,后期的資助會增加,想到受助的孩子會越來越多,本來不太好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窗臺上擺著兩盆多肉,夏天因為忙差點旱死,樓上的鄰居是開花店的,說那個花命長,澆幾次水過幾天就綠了,果不其然,才一周時間縱然茂盛了許多。還有一盆是水培長壽花,花期好長,開了一個秋天了,卻也不曾因缺水而凋謝。雖然這幾天氣溫低,疫情肆虐,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生長,依然繁密得像是春天。
是啊!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實習編輯:王鑫浩/通訊員:謝建英/編輯:恒心/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