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河南訊:公益汴論︱開封市志愿者協會項目負責人參加“公益豫論場(廠)”沙龍
近日,開封市志愿者協會部分項目負責人參與了由協會主辦的“公益豫論場(廠)”主題沙龍。本次沙龍以“區域公益生態搭建:共創的路徑”為主題,為期兩天,匯聚了河南省內多家公益團隊代表,共同探討當前志愿服務環境下的挑戰與機遇。通過深入交流與思維碰撞,與會者不僅分享了實踐經驗,更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創新解決方案,為區域公益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直面痛點:聚焦志愿服務核心議題
沙龍采用“問題導向”模式,主持人引導各團隊梳理當前項目推進中的難點。開封市志愿者協會的負責人圍繞多個現實問題展開討論,例如:“手語工作室”如何培養接班人?如何推動手語普及行動走進社區?如何在醫院、銀行、公交公司等窗口服務行業推廣手語應用?如何提升“黃手環”項目的使用率?此外,還涉及弱勢群體幫扶、資金來源多元化、負責人心理壓力化解等共性難題。
“問題越具體,越需要跨界思維。”一位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現場投票,團隊選出了最亟需解決的議題,并借助“外腦”——即其他團隊和專家的視角,進行深度剖析。例如,針對“手語工作室接班人培養”問題,有團隊提出“以老帶新+社會招募”模式,結合高校志愿者資源建立人才庫;而“窗口服務手語普及”則建議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將手語培訓納入服務標準考核體系。

群策群力:共創公益生態新路徑
沙龍現場氣氛熱烈,從不同維度提出解決方案。對于“黃手環使用率低”的問題,有團隊分享“社區宣教+家庭聯動”經驗,強調通過案例故事提升公眾認知;而“資金來源單一”的困境,則引發了關于“公益產品化”“企業社會責任合作”等創新籌款模式的探討。
“公益生態的搭建需要打破壁壘,通過共創實現資源互補。這次沙龍讓我們看到,問題本身即是創新的起點。”

展望未來:共建可持續公益生態
與會者一致認為,區域公益發展需更多此類深度對話平臺。未來,開封市志愿者協會計劃將“公益豫論場(廠)”常態化,定期聚焦細分領域,推動解決方案落地,并聯動政府、企業、公眾等多方力量,構建“人人可為、處處可行”的公益生態圈。
此次沙龍不僅為開封市志愿服務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河南省公益組織的協同發展樹立了范例。在“共創”理念的引領下,公益行動正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化變革,為弱勢群體幫扶和社會治理創新貢獻更多力量。
參加此次沙龍的志愿者:曹玉芬、辜謝軍、朱秀玲、馬仁梅、孟玲、閆寶玲、李雪敏、郭妍、郭玫、張麗、陳秀、鄭東啟。
通訊員: 東啟/來源: 開封市志愿者協會/整理:小穩哥/編輯:珠城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