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河南站(公益記者恒心 通訊員鄭思彤)2019年7月3日,我們縣街小學五0七中隊的伙伴們頂著三十七、八度的高溫,不畏酷暑,都早早的來到了開封市博物館,期待著活動的盡快開始,今天的活動非常充實,體驗了不一樣的研學之旅。
我和我的小作伴們都迫不及待的踏進博物館,哇!一瞬間,被面前宏偉、壯觀的景象給驚呆了。緊接著我們就開始參觀了開封博物館一樓“宋代科技展”,由博物館專職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宋代的科技成果。
博物館的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宋代的動態清明上河圖,動態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會流、人會動的古代城市畫卷,真的是非常震撼!看到此景象我感覺似乎整個人都跟著穿越到了宋代,走在了了宋代繁華的城市之中,穿越千年,感受中國城市化發展的悠久文化。
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宋代“水運儀象臺”,它外形上狹下寬,金屋中間的小木偶人,十分可愛,每到一定時刻,都會擊鼓和指示時間。看著從古至今的鐘表,一種崇敬之意油然而生,古人的智慧真的令人贊嘆!
“水運儀象臺”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發明的一種大型天文儀器,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創建。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于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臺。這臺儀器的制造水平堪稱一絕,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于創造的精神。
“水運儀象臺”的頂層,四條巨龍攀援而起擎起巨大的渾儀讓人無比震撼,恍若此身穿越千年,又仿若比肩我們的祖先一起置身于宇宙星辰之中,從古今中外這么多學者、科學家,熱衷于研究、復制九百多年前宋朝的蘇頌及其領導的團隊所造的水運儀象臺,也再次證明水運儀象臺在“時間”上真的具有永恒的魅力!
這次參觀宋代科技成果,了解以“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水運儀象臺”為主題的宋代科技,感受水運儀象臺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了解水運儀象臺知識的同時能夠熟悉其功能和作用,從多個方面對宋代整個歷史大背景進行了解和認識,水運儀象臺造型精妙絕倫,不僅是偉大的科技發明,同時也是建筑中的精品。讓我們感受到宋代不是只有王朝命運的顛簸,還有詩詞、科技和遠方,從而潛移默化的使我們參與到弘揚傳統文化和宋代科技成就的行動中來。
參觀完畢后,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這里,通過此次參觀,不僅讓我豐富了視野,而且增長了豐富的科技知識,我以后一定會好好學習,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