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上午,2022級公益慈善管理班(第九期)以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創辦十周年為契機做了開班典禮。
“拾愛同行 共創善志事業”。
開封市志愿者協會以公管班學員的身份有幸參加了慶祝十周年的“公益組織發展與人才培育”和“多元視角下的福建公益生態”公益論壇。
開班報到所有的伙伴已收到一份《致學員》的一封信。我們已成為“善才計劃”的成員,將參加一個富有意義有別具一格的學習--大篇幅的實踐研討:生態領導力實踐營。
期待,在實踐營中訓練、切磋及現實性反思,在不斷碰撞,不斷地自我對標過程中優化掌控和操作的思維、項目運行思路;“學會把一種完整合一的狀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向內心對完整的,合一的、直接的,當下的我的狀態的自覺意識,只有這種意識,伙伴們才能夠體驗到整體,才能夠體會到動態的把握,才會真正明了由內而外的激發······”。
我們都是不可或缺主角,放空、收納、發散和共享收獲,從當下,已開始!
第一天下午,《生態領導力實踐營》開營,由阿里巴巴集團組織與人才發展資深顧問,“一起做OD”創始人黃建東老師主講。
首當其沖,一樣的破冰環節,身邊左右兩兩結對,相互間自我介紹,臺前介紹對方,以打破伙伴間的陌生。
項目創新落地全過程管理、愿景使命練就實現的方法、當然更需要提升自我的內在動力、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支撐,“整合大家的智慧,直擊核心痛點,解決某個人的問題、找到方向,以便提升此人的領導力”。
目標確定,架構建立,大概三次的燒腦實踐營就此開營。
伙伴們以平等的心態加入社群,傾聽彼此,真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幫助彼此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第二天全天按照導師的安排和要求,伙伴們第一次組隊開展戶外拓展;除了要穿的衣服和必備藥品其他不得攜帶任何的東西登上暫不知落腳點的大巴,我們最后一組,被投放到了漳州市坂里鄉高層村,一個距離鄉就有10公里的小山村。
在嘻嘻調侃中,四組的投放點到了,正是這種共情的氣氛感染了大巴車的司機師傅,送給每一位伙伴一瓶水,來到村口,伙伴們開始尋求其他的幫助,受阻后,入村分組,一組折戟而返,另一組在村委的幫助下找到了一臺能返程的皮卡汽車,第一段返程途中伙伴的誠意觸動了開車帶的師傅,讓大家吃上了熱騰騰的本地家常飯,直覺上順心而為中,伙伴們到了通往漳州市的國道上步入返程第二段,四位伙伴繼續搭車前往漳州市,其他五位伙伴準備攔順風車,途中的有效溝通再次感動了司機師傅,在漳州聯系了一臺漳州市到廈門市的營運面包車,我們第三程非常順利的到達了出發地,余下的五位伙伴,分成了兩組前后回到出發地,雖然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頗多收獲,經歷了被拒絕、不信任、面對未知的需要展示了團隊的力量,再去求助的時候傾其所有,放下,放下自尊;我們回歸原有身份,面對求助我們會如何?我們的熱情要讓救助,讓救助帶有溫度!
放下自己發號施令的身份,默契的合做,高質量的智慧間的配合,產出了達成了目標的成效。
第三天九位準備做案主的伙伴,各自用五分鐘的時間路演了要提交的有可能成為第九期公管班的實操案例,落選后,我主動參加了“未成年法律幫助”項目小組,共建共創,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將打造精品的志律齊心·護未成長的未成年法律幫助項目。也是為了優化自有的項目。
我們在小組里彼此交換想法,同時也在對標自己本身的想法,反省和分析。我們不僅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更要把自己的觀點說的足夠清楚,讓伙伴們聽得明白。
支撐本小組項目的成型,伙伴們現有的碎片化思考是很乏力的,正是如此讓來自不同地域的伙伴提升自己幫助案主達到目的,伙伴們認真地對待著每一個簡單的問題,真正的痛點也許就藏在那些簡單的問題中。
到家的第二天晚上完善調研方案的線上視頻會直接打響。伙伴們參悟著黃建東老師教授的知識,相互之間交換的認知、轉化以促成調研方案第一稿的形成。
沒有任何一個簡單的方式可以一勞永逸地完全解決我們的課題,我們一直在攻城略地的行動上。(文 鄭東啟)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家經由福建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5A級基金會,2020年11月25日正式獲得公募資格,業務主管單位為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基金會致力于為公益機構與個人提供心靈滋養與專業支持,影響和支持公益機構的發展,從而促進公益生態圈的發展。
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于2020年10月在福建省民政廳登記成立,是立足于福建,面向全國開展公益慈善研究和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善才研究院旨在以培養公益慈善人才,開展公益慈善研究,傳播公益慈善文化,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與創新貢獻力量為宗旨,積極開展公益慈善相關研究、咨詢與評估服務、組織與人才培訓等工作,搭建公益領域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