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河南訊:冬至雷山包餃子 信陽好人送溫暖--雷山小學包餃子活動
冬至是我國傳統民俗中的一個重要節氣,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俗。12月20日,在冬至來臨之際,信陽好人志愿團、平橋區益心緣志愿者協會志愿者20余人來到雷山小學,為留守兒童包愛心餃子1800余個,并為他們送上愛心手套和護手霜,讓孩子們在這個傳統習俗中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

雷山小學現在編教師4人,中小學一級教師3人,中小學二級教師1人,共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人均為留守兒童,因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家庭的關心。信陽好人志愿團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重要項目來抓,這已經是第二次到該校開展“冬至送溫暖”活動。


大早志愿者們就來到雷山小學,迅速分工完畢。大家都擼起了袖子,有人擺桌子、有人擦面板、有人和面劑、有人搟餃子皮,有人包餃子,學校食堂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為了讓孩子們吃上安全、衛生、味美的餃子,志愿者許素新、仝虎等提前一天在超市購買有質檢證的大肉等食材。提前就把菜摘好洗凈、把肉餡調味拌好,還特意在面團里放了蔬菜汁、火龍果汁、紫薯汁,揉出一團團彩色的面劑子。


包餃子時,因為志愿者來自不同的地方,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包出的餃子也千姿百態。他們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聊著去年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吃餃子的趣事。


包餃子這活兒也并不是女志愿者的專利,只見志愿者高偉先把皮平坦地放在手掌心上,用筷子把肉餡兒放在餃子皮中間。餃皮對邊按在一起,再按起許多好看的花邊,花邊編密了,像半片散落的蓮花。玲瓏可愛的餃子讓人垂涎欲滴。相信那一縷一縷的關愛之情盡在圓圓的面片和拌餡之中,相信留守兒童也一定能感受得到志愿者的溫暖情懷。


當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端在孩子手上時,個個吃的津津有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不出的溫馨感。六年級湯詩涵同學激動地說:“叔叔阿姨們給我們包的餃子真好吃,比買的好吃多了,還有手套和護手霜,我可開心了。”


為此次活動提供所有食材的企業家鄧全琴說 :作為一個愛心企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留守兒童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多關心、關注留守兒童。獻出一份愛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今年已經是我第二年贊助為留守兒童包餃子活動。今后,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惠及留守孩子的事情,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協會黨支部王斌表示: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責任,作為一個公益組織 ,我們不能只關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的心靈。開展冬至送餃子活動一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愛心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感恩,二是希望通過活動,帶動更多的愛心企業 、愛心人士加入到公益行列中,給留守兒童送去最真誠的關心和呵護,用行動關心留守兒童。


“紅日升在東方 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 生于你懷,承一脈血流淌。難同當 福共享 挺立起了脊梁。吾國萬疆 以仁愛,千年不滅的信仰。”活動臨近結束,留守兒童為志愿者演唱了歌曲《萬疆》和手舞《感恩的心》。


志愿者為15名留守兒童免費贈送了可翻蓋書寫手套以及卡絲慈善基金會提供的護手霜15支。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度過,看到他們不舍又欣喜的眼神,天真燦爛可愛的笑容,大家都無比欣慰。


提前準備食材的志愿者。


志愿者手握菜刀,錯落有致上下飛舞動。蓮藕在砧板上輕輕跳動,如此往復,餃子餡就剁好了。


為呵護鄉村兒童、改善其冬季肌膚健康問題,廣西卡絲愛心扶助慈善基金會特采購并捐贈一批護手霜給鄉村兒童們。


據平橋區益心緣志愿者協會會長萬順登介紹:該協會成立于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成立以來共開展助學活動28場次、疫情防控活動95場次、免費愛心午餐發放58場次、社區常態化便民服務71場次,敬老助老14場次。捐款捐物160余萬元,受益群體60000人次。協會一直認真踐行公益為民服務理念,用實際行動傳遞關愛和溫暖,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加入協會公益活動,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自己的貢獻。


感恩提供物資支持:
胡天余,鄧全琴:購買食材1000元;
平橋區恩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手套21雙;
卡絲慈善基金會:護手霜15支 。


感恩提供愛心車輛:胡天余 萬順登 王斌 陳璐 高偉 王紅 郝靜
感恩參與志愿者:胡天余 王紅 王穎 付平 趙長坡 萬順登 馬笑 曉慧 劉洋 付曉斌 鄧全琴 許素新 馬躍 陳璐 李霞 袁平 高偉 朱紅娟 郝靜 溫情 葉磊 夏一心 簡杰 董洋 謝玉杰 袁紅

文:馬笑/圖:馬躍、趙長坡/編輯:恒心/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