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益網安徽訊:沃母?這是什么呀
本文所說的沃母,是指社會沃母理論。2021年,北京松堂關懷醫(yī)院創(chuàng)始人李院長的“社會沃母”理論再次被錄入國家高等院校教科書中,成為臨終關懷學科理論基礎 !
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一起來學習了解。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基本概念:
沃母一詞來源于子宮的英文單詞“womb”, 醫(yī)學上通常將人的一生劃分為圍生期、嬰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壯年期、平年期、老年期、圍終期等幾個階段。圍終期即臨終期,是指生命本質不可逆轉地退化到臨床死亡,并可以延伸至安葬這一期間。圍終期與圍生期遙相呼應,也與圍生期有許多相似之處。人生命的誕生必須在母體子宮經過10個月圍生期的母體呵護,而臨終者平均臨終期的存活日為280天,接近10個月,同樣需要一種類似于“沃母”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稱它為“社會沃母”。隨著醫(yī)學的進步,人類對生命的理解更為深刻,優(yōu)生健康與優(yōu)逝在生命各個階段應得到同樣的重視,安寧療護可以幫助生命完成最后的成長。
其次,我們來掌握一下基本內容:
“社會沃母”理論(society womb theory)是一種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安寧療護理論。“社會沃母”理論認為,子宮是新生命孕育和成長的條件,包括舒適溫度、豐富營養(yǎng)、免疫環(huán)境、胎教和文化氛圍等。十月懷胎過程中,自然、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母親軀體、精神的影響,對胎兒的形成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理,當今社會完全獨立的個體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置身于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中,同時依賴于社會成員之間的愛與互助。處于圍終期的患者恰恰需要與之相似的“社會沃母”環(huán)境,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親屬、醫(yī)護人員、其他社會成員和社會團體會對他們給予全方位的幫助。個體在母體子宮中誕生,在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終將在“社會沃母”的溫暖和包容中舒適、安詳、無憾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最后,我們來學習一下“社會沃母”理論對安寧療護實踐的指導:
1、營造全社會參與的“社會沃母”環(huán)境 倡導醫(yī)護人員和其他社會成員從身體、心理等角度來共同為終末期患者創(chuàng)造被關愛呵護的“社會沃母”環(huán)境。根據終末期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環(huán)境、性格、對死亡的理解等差異給予個案分析, 盡量滿足患者需求,給予情感和精神上的關懷,為其帶來慰藉并維護自尊。與對胎兒的支持一樣,終末期患者需求同樣應該被照護者事先考慮到、安排好,在社會母親的懷抱中,在一群愛的使者身旁,在偉大、博愛的氛圍中,享受溫馨的“社會沃母”環(huán)境。2、提供真誠友善的幫助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對終末期患者提供真誠的關愛。如在臨終者行動不便時候,醫(yī)務人員、社工和志愿者用他們的手臂代替終末期患者的雙手,用輪椅代替他們的雙腳;在咀嚼功能障礙時,將可口、營養(yǎng)的流質送到他們的嘴邊;在疼痛不適時,進行撫觸、按摩舒緩軀體緊張和抵抗,用柔軟的靠枕幫助調節(jié)舒適體位,減輕軀體痛苦;在冰冷孤獨時,照顧他們的情感需求,真誠和友善地與其握手與擁抱,陪伴在其身邊唱歌和談心,幫助聯(lián)系家屬,讓患者體驗親情。社會成員的愛貫穿著生命未期的整個過程,讓患者在生命發(fā)展的最后階段延續(xù)生命的尊嚴,感受人間的溫暖和友愛。
延伸閱讀:
社會沃姆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李松堂(李偉)”
終期是指每個人生命品質發(fā)生不可逆轉的退化到生命終結,即臨終的期限,在此之前,世界各國的醫(yī)學家把臨終期定為6個月,北京松堂關懷醫(yī)院對10713位臨終病人進行調研統(tǒng)計,計算了臨終期平均為288天,這一時間長度與生命在母親子宮里懷胎十月的時長完全契合,從而印證了生命的輪回。臨終的老人們思維衰退,行動難以自如,甚至喪失了自理能力,就如同又回到了嬰兒期。
但他們不能再回到母親的子宮,他們需要松堂關懷醫(yī)院這樣的社會子宮,得到同樣的營養(yǎng)、溫暖和關懷,幫助他們愉快地完成生命的最后成長。
北京松堂關懷醫(yī)院以這一研究成果確立了臨終關懷的理論基礎,據此形成的論文,得到了哈佛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團隊的認可,從而讓代表了東方生命哲學的中國臨終關懷理論在國際學術界擁有一席之地。
綜合自:安寧療護、北京松堂關懷醫(yī)院/整理:周柏/編輯:珠城正能量/責任編輯:鄭東啟